【科技日报】“怀柔一号”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直接证据
2025年09月24日
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,由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组成的合作团队,利用“怀柔一号”极目卫星对一例特殊伽马暴的高精度观测数据,发现了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直接证据。该研究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《自然·天文学》。
伽马暴是宇宙中最明亮、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,其在数秒内释放的能量可超过太阳一生所释放的总能量。学界猜测伽马暴的驱动天体可能是黑洞或磁陀星等极端致密天体。但由于伽马暴距离遥远、持续时间短暂、信号成分复杂,此前科研人员没有找到直接的观测证据。
本次突破来自人类观测史上第二亮的伽马暴GRB 230307A。该伽马暴极为明亮,导致国际上一些观测设备发生仪器效应,无法进行精确测量。而针对亮暴进行创新设计的“怀柔一号”极目卫星,成功对该伽马暴进行了精确观测。
通过深入分析“怀柔一号”极目卫星的观测数据,科研团队在爆发后约24秒处,发现一段中心频率为909赫兹、频率高度稳定且仅持续160毫秒的准周期振荡信号。该信号的脉动周期约1.1毫秒,与团队预期的毫秒级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。这表明,驱动该伽马暴的是一颗自转周期为1.1毫秒的磁陀星。
这是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,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产物的性质提供了关键证据。
未来,研究团队将继续利用“极目”“慧眼”“天关”和SVOM(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)等卫星的观测数据,在更多伽马暴中寻找准周期振荡信号,并结合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,全面理解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物理机制。
(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cas.cn/cm/202509/t20250922_5083674.shtml)